近日,浙江溫州,林建敏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用來救治一名身患白血病的陌生姑娘。在配型成功前,他對造血干細胞捐獻了解并不多,但在“要不要捐”這個問題上,他的答案是“一定要捐”!原來在19年前,林建敏的女兒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陌生人捐獻的血液救下了女兒的生命。2004年,林建敏成為一名無償獻血者,迄今已獻血16次,他也因此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隨后,林建敏的妻子也成為了一名無償獻血者,夫妻倆累計獻血已超過10000ml。
有一句話說得好,“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是激勵我們每個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為他人,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而作為“接受”者而言,如果這一朵玫瑰的傳遞,只是到此為止,那么,那份溫馨的“余香”,顯然也就戛然而止。因此,最好的選擇,自然就是源源不斷地傳遞這份愛心,那么,這一份“余香”也就恒久地彌漫于我們的周圍。“女兒曾被陌生人救回,如今父親成了別人的‘救命恩人’”,這則新聞,正是“傳遞愛心,余香恒久”的真實寫照。
令人欣慰的是,這樣的愛心傳遞,以及以自己傳遞愛心而引導更多的人傳遞愛心的暖心新聞,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jīng)是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曾經(jīng)在“雞湯文字”中感人無數(shù)的“免費愛心套餐”,其實早已在我們的身邊存在。“進店報暗號‘A套餐’,可免費吃面,吃完就走,不用客氣。”合肥市就有這樣一家牛肉手撕面湯館。開業(yè)多年來,一直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溫暖著人心。幾年來,一直無償為生活困難者提供免費用餐服務(wù)。而他們這樣做,就是希望“只有你在以后有能力的日子里,記得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人”。而這樣的餐館又何止一家兩家。
這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身處困境中的時候,面對他人奉獻的關(guān)愛,我們可以坦然接受,而接受之后,更應(yīng)銘記“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并盡力踐行。正如林建敏說:“因為曾經(jīng)淋過雨,所以我總想著有機會一定要去給別人撐傘。”當然,我們可能無法做到“涌泉相報”,然而,在力所能及時,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人,還是可以實現(xiàn)的。同時,社會的發(fā)展,也使得我們從更為宏觀的層面理解“涌泉相報”的內(nèi)涵,它不再局限于回報援助者,而是要求我們“帶著感動出發(fā)”,將這一份關(guān)愛,再從自己手中,傳遞給他人。如此,一份善意,就能源源不斷,像層層漣漪一般,畫出無數(shù)同心圓,在整個社會恒久傳遞;如此,“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就能夠在整個社會蔚然成風;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他人、為自己,構(gòu)筑了可靠的安全依托,即使風雨載途,也能及時獲得一方晴空。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