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發(fā)行往事

訪問次數: 505        作者: ahjgbzw                發(fā)布時間:2024-09-27

[字體: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由于當時中央人民政府郵電部尚未成立,籌備發(fā)行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郵票的任務就交由華北解放區(qū)的華北郵政總局來承擔。新中國的成立與新中國郵票的發(fā)行幾乎同步。

  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親手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僅僅過了8天,1949年10月8日,以華北郵政總局名義發(fā)行的新中國第一套郵票,也是新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面世,這套郵票共4枚,圖案相同,顏色分別為藍色、紅色、翠綠色和紫色。郵票畫面上的天安門象征著新中國,印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的宮燈在城樓前迎風飄揚,象征著喜慶。高懸的政協會徽形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的紀念郵票上的出現具有深遠意義。

  承擔新中國第一套郵票發(fā)行工作的具體承辦人之一是從東北南下的干部,名叫鄧連普。

  鄧連普(1921—2012),生于沈陽。1945年東北解放后,在東北郵政管理局下屬的西豐郵局工作。1948年隨軍南下,任華北郵電局聯絡員。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鄧連普接受籌備發(fā)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的任務。他找到了從延安來的、曾任陜甘寧邊區(qū)美術家協會主席的著名畫家張仃以及鐘靈,請他們來設計紀1郵票圖稿。兩位畫家連夜趕畫出了一張鉛筆圖稿。圖稿上方是充滿喜慶氣氛的大宮燈,上繪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會徽,主圖是歡慶解放的游行隊伍浩浩蕩蕩通過雄偉的天安門,另外,還繪有正飛翔在天空的人民空軍銀鷹。

  張仃1932年入北平美術??茖W校國畫系,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投身“抗日宣傳隊”,以漫畫宣傳抗日。1938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并任陜甘寧邊區(qū)美術家協會主席。1942年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1945年任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平津學生班班主任和東北畫報社總編輯。1949年春沈陽解放,被派到沈陽參加東北魯迅藝術學院的籌建工作。1949年夏季,到北京為中央軍委主編《解放軍三年戰(zhàn)績》畫冊。畫冊編完,參加第一屆全國文代會。緊接著參加設計全國政協會徽與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紀念郵票,負責和參與開國大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美術設計工作,以及設計改造懷仁堂、勤政殿,設計天安門廣場大會會場。

  45年后,張仃回憶當年設計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情景:

  當我接受了周總理提出要為全國政協會議設計郵票的任務時,我只是個三十剛出頭的小青年。平生第一次設計郵票,對方寸郵票的特點、規(guī)律一概不知,但任務就是命令。當時工作頭緒很多,我住在瀛臺,一會兒要跑到懷仁堂,一會兒又要跑到勤政殿,抽時間查找和翻閱了大量的圖片、資料。記得那時郵電部還沒有成立,是華北郵政總局承擔郵票工作,與我聯系的是現在著名的郵票設計家孫傳哲先生。我從孫先生那兒了解了一些郵票設計須知,以后便在16開紙上鉛筆稿。從接受任務到畫出圖稿,僅用了4天時間。那個時候,我們的工作仍然保持戰(zhàn)爭年代那種雷厲風行的作風,組織上交給任務,一般只給兩個內容,一是什么任務,二是時間要求。一切自己去創(chuàng)造,在干中學習,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新中國第一套郵票誕生

  當時,北京承印郵票的印刷廠,只能采用雕刻版一種印刷方法。而雕刻版印刷工藝比較復雜,整個工序完全由手工操作。雕刻制作一枚郵票圖稿,需要較長時間,在當時這是不允許的。而采用膠版印刷,制版工藝簡單得多,可以大大縮短印刷周期。為了盡早發(fā)行新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決定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用膠印印刷。

  但是,這兩位畫家對郵票設計的要求不甚了解,畫出的圖稿無法制版。心急如焚的鄧連普匆匆趕到上海,將圖稿交給上海商務印書館。接著,解放軍駐滬供應處軍代表找到了設計師孫傳哲,請他為這套郵票繪制出合乎印刷要求的平凹版圖稿。

  其背后還有個小故事,在距會議正式召開僅余兩天之時,鄧連普接到了重要通知:“將紀念郵票上的銘記由‘華北人民郵政’改為‘中華人民郵政’,以便用于全國統(tǒng)一發(fā)行。”于是,鄧連普當機立斷請郵票設計師孫傳哲對設計樣稿進行修改,這才趕上了印刷時間。

  “紀1”的發(fā)行也揭開了新中國郵票發(fā)行史新的一頁。為了便于郵票發(fā)行部門的管理工作和集郵愛好者的收集,新中國郵票首創(chuàng)了郵票志號,并印在紀念、特種郵票上,成為新中國郵票的顯著特色之一。

  孫傳哲1930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院西洋畫系,兩年后進入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深造,師法徐悲鴻、潘玉良等,1936年畢業(yè)。1947年考入當時的南京交通部郵政總局駐滬郵政供應處任專職郵票設計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轉入郵電部,從事專業(yè)郵票設計工作。1952年至1969年,先后擔任郵電部郵政總局郵票設計制作組負責人,郵票發(fā)行局設計室主任。郵票設計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從1947年3月參與設計郵票開始,至1985年,他共設計或參與設計150余套郵票。

  孫傳哲具有豐富的郵票設計實踐經驗,他在《情系方寸——我的郵票設計道路》一書中有一段論述,從中可以看出他對郵票設計藝術的深刻理解:“郵票設計家有兩支筆:一支是設計家親手掌握的畫筆,另一支是郵票印刷機。郵票設計家應以適合印刷的構圖方法、色彩來駕馭‘印刷機器’這支畫筆,使印出的郵票盡量如實地還原畫稿,甚至錦上添花。因此可以這樣說,一個優(yōu)秀的郵票設計家往往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而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卻不一定是一個優(yōu)秀的郵票設計家。”

  最后,上海商務印書館圓滿完成了這套郵票的印制任務。新中國第一套郵票終于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上的郵政銘記是“中華人民郵政”,與現在發(fā)行郵票上的郵政銘記“中國郵政”不同。以“中華人民郵政”銘記發(fā)行的新中國早期郵票只有三套,除了《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外,還有紀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紀3《世界工聯亞洲澳洲工會會議紀念》。從紀4《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開始,郵票上的銘記改為“中國人民郵政”,一直延續(xù)到1991年。從1992年開始,我國郵票的郵政銘記根據萬國郵聯的相關規(guī)定,改為“中國郵政 CHINA”,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8日,新中國的第一套郵票,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發(fā)行。細心的集郵者發(fā)現,在各枚郵票的最下方,還有這樣一行字,“紀1(4—1)”“紀1(4—2)”等等。這些表述是郵票志號,“紀1”表示該套郵票為紀念郵票第一套。“4—1”表示該套郵票共4枚,這是其中的第一枚。

  在郵票上印制志號是鄧連普先生的創(chuàng)舉,目的是便于郵票發(fā)行工作的管理及集郵者的收集。從新中國的第一套郵票開始,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上都分別印制了不同的志號,這也成為新中國郵票的顯著特色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時,東北地區(qū)與關內的貨幣不同,互相不能通用,因此在發(fā)行這套郵票的同時,又發(fā)行了加印有“東北貼用”字樣的一組郵票。1955年1月10日這兩組郵票都曾再版印刷,因此,這套郵票創(chuàng)下兩項“第一”,也成為新中國紀念郵票中第一套分兩個組別的郵票。(劉建輝)(人民政協報)

 

   信息來源:中安在線